前不久的央视“315”晚会,让手机软件预装问题再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中,许多网友一下明白了手机这么难用、话费花得这么快的原因在哪,敢情是被人做过手脚。而手机软件预装的问题,其实已由来已久。这和多年前就已出现、至今仍拥有大量“粉丝”的“番茄花园”颇有相似之处。且听笔者慢慢道来。
番茄花园产业链回顾
在讨论手机软件预装之前,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先来回顾一下PC软件预装是怎么一回事:各PC厂商把必装软件做为PC功能的一部分出售给用户,因为这样可以吸引用户购买。比如说,一个预装了最新版本Windows系统的品牌机,一定比没有预装Windows兼容机更受用户喜爱,如果两者价格差别不大的话,客户多半要买走品牌机。
品牌机之间也会用预装的软件功能多来吸引用户,比如大厂会预装杀毒软件、Office,这些软件是硬件厂商向软件开发者批量购买再预装到PC上的。兼容机由于生产没有规模化,单机成本超过品牌机,电脑城的装机商大多选择了为客户安装盗版Windows,于是就有了大名鼎鼎的番茄花园。
番茄花园最先通过爱好者社区自己重新打包Windows安装盘,用的是微软公开的技术方案,微软为了方便联想这样的大厂预装,提供了预安装模式。番茄花园在此基础上对Windows组件进行增减配置,把最新的Windows 安全更新、最新的设备驱动都一股脑集成进一个Ghost镜像。由于采用Ghost克隆来恢复系统比使用正版Windows安装向导效率更高,许多企业IT部门在使用番茄花园。
番茄花园在积累了大量人气之后,运营者从中找到了商机:编辑IE浏览器首页、找软件开发者谈合作、预装第三方软件找厂商收费,甚至还有盗版组织对番茄花园进行篡改,直接在盗版镜像中植入木马或后门,盗版Windows系统的经营者因此在很短时间内就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。由于影响越来越大,这些盗版组织最终被微软反盗版部门盯上,其中番茄花园经营者被判有罪,入狱数年。当时,其他如雨林木枫、电脑城装机盘、萝卜家园等番茄花园相似的版本不知有多少。这些盗版组织的经营思路和番茄花园类似,只不过规模不大,未受到微软反盗版部门的打击。
智能手机复制番茄花园“传奇”
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,Android系统成为手机平台的Windows,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接近90%。与PC版番茄花园不同,由于Android完全免费且开放,在Android上做类似番茄花园的交易,比如制作刷机包、向刷机包中大批量做软件预装,并不会被Google起诉。因而,安卓手机的刷机产业和软件预装产业的繁荣程度,已超过了当年的番茄花园。
如果一部新手机,只有一个纯净的Android系统(特别在中国,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,Google原生服务组件大部被删除),在手机卖场就会无人问津。买手机的人会问,这个手机能聊QQ吗?没有。能上微信吗?没有。有导航吗?没有。什么都没有,这手机怎么用?消费者立马会选择另一款什么都有的手机。
所以说,国内的手机卖场出售的手机,包括电信、联通、移动的定制机在内,大多都内置了许多网民喜爱的常用软件。但有个问题也挺麻烦:由于软件开发者、运营商希望预装软件成为手机的一部分,他们不希望用户轻易卸载(你也很难找到一款软件所有人都喜欢的软件,包括QQ、微信在内,一定会有人不喜欢),用户的选择权就这样被剥夺。而在PC时代,所有电脑里OEM的软件,用户都可以自由选择卸载。
在接触多位朋友之后,笔者得到的一条信息是:许多手机卖场销售的Android手机(特别是水货手机,行货手机的情况稍好),在到达消费者之前,多被刷过一次,甚至多次。渠道通过刷机,捆绑更多的软件,可以得到额外的利润。有知情人透露说,部分厂商为了获得渠道的支持,对渠道拆机刷机这样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因为大家都说渠道为王,渠道肯定捡他能挣钱的机器卖,而厂商刚好省下一笔不菲的渠道推广费,何乐而不为?
不同的渠道会刷不同的ROM,不同的ROM也会预装不同的软件,这些软件的共同特征是不可卸载。部分水货机或山寨Android机中已被植入手机后门,后门程序广泛使用了云端控制来静默安装:随时可更改软件推广策略,哪个软件挣钱,就推哪个软件。
有些恶意软件推广者,并不甘心只挣一次钱,他们和上游的互联网软件开发商玩儿着“捉放曹”的游戏:A软件静默安装某款付费推广的软件,过段时间用B软件卸载,然后再过段时间重新A软件安装。如此反复,将软件推广收入X2、X3。用户被剥夺选择权、知情权的同时,还不断损失手机流量费。
软件预装怎么解决?
这种乱象只有依法治理才能解决,工信部的软件预装备案制度,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手机预装的门槛,手机厂商准备封装什么样的软件给消费者,必须在工信部备案登记。但是,这些手段只对手机厂商和电信运营商有效,对渠道商完全无效。工商部门都管不了手机渠道,工信部就更管不过来了。